服務熱線:
010-68025875
周一至周五 8:30-16: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外大街22號1幢8層
微信客服:hongse191919
1972年,在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來到北京開啟訪華之旅。這段被眾人稱為中美關系“破冰之旅”的歷史,直至如今都還被人津津樂道。
四年后,因為“水門事件”被迫下野的尼克松,卻再次以美國平民身份來到中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第二次訪華過程中,不僅受到了中國政府超高規(guī)格的接待,還在中南海與毛主席展開了親切交談。面對這個前任總統(tǒng)無心的一個提問,毛主席的回答卻讓尼克松無比動容。他表情肅穆地站了起來,對著坐在沙發(fā)上的主席深深鞠躬。
毛主席為什么要邀請一位在美國已經(jīng)“聲名狼藉”的前任總統(tǒng)再次來到北京?他究竟說了一句什么話讓尼克松作出如此反應?
圖-毛主席接見尼克松
1972年,在華盛頓水門大廈,五名男子因為在政府機構部門安裝竊聽器,被美國政府宣布逮捕,其中一個是專門負責尼克松競選工作的組員。隨著事件越演越烈,尼克松最終被定性為是指揮此次竊聽事件的同謀者。盡管他一直強烈否認自己參與其中,但面對國會發(fā)出的彈劾警告,最終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只能是被迫辭職。
無比落寞的尼克松陷入了深深的疲憊和無力感。事件的爆發(fā)讓他在美國政界完全沒有政治聲譽可言,成功連任卻很快辭職的經(jīng)歷也讓他被永遠釘在美國歷史的恥辱架上。尼克松當時的境遇可想而知。
令他意外的是,一封來自中國總理的電報跨越重洋來到他的手上。周恩來不僅表達了對他的良好祝愿,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中國政府邀請尼克松二度訪問中國。
幾個月后,毛主席親自致電尼克松,對因病住院的他表示慰問,同時再次對他發(fā)出訪問中國的邀請。毛主席的話語,讓心神不寧的尼克松感受到來自大洋彼岸中國人民的溫暖。
兩人通話結束后不久,當時負責在華盛頓聯(lián)絡事宜的官員,又一次向尼克松表達了毛主席殷切的希望,他對尼克松說:“在您身體條件允許的話,主席希望能盡早見到您。”這無疑是第三次熱忱的邀請。
圖-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第36任美國副總統(tǒng)(1953年-1961年)與第37任美國總統(tǒng)(1969年-1974年)
再度開啟中國之行,這個愿望在尼克松心中日益強烈。他很快向基辛格表示,如果時任總統(tǒng)福特不反對的話,他想盡快動身前往中國。
當初尼克松能夠順利訪華,正是在基辛格的極力促成下完成的。當聽到這位前任總統(tǒng)的想法時,基辛格給出了中肯的建議,他認為福特剛剛上任沒多久,這樣的舉動勢必會讓新政府陷入難堪,因此希望尼克松能再等待一些時日。
尼克松在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決定采納基辛格的建議,等福特訪華后,他再決定具體行程。但他也同時表示,面對中國政府的熱情邀約,自己不希望等待太久。
圖-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前國務卿
對尼克松的心情很是理解的基辛格很快與中國政府取得聯(lián)系,不久之后,福特來到北京,開始訪華之旅。
中方對福特的來臨表示歡迎,但態(tài)度略微有些冷淡。畢竟不久前,福特與蘇聯(lián)領導人的親切擁抱,讓毛主席不得不重新審視中美之間的關系,因為那時的中國與蘇聯(lián)仍然處在冰凍期。
基于這樣的背景,時隔四年后再度邀請美國前任總統(tǒng)訪問中國,不得不說是毛主席對于進度緩慢的中美關系一記點睛之筆。
就在福特訪問中國期間,中方依舊和尼克松保持著密切接觸。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回國不久后,中國就發(fā)出正式邀請,希望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和她的丈夫能夠先到北京。朱莉夫婦表示十分高興,欣然接受邀請并很快抵達中國首都。
圖-杰拉爾德·魯?shù)婪颉じL?1913—2006)美國第37任副總統(tǒng)和第38任總統(tǒng)
除了帶來父親的親筆信之外,朱莉夫婦還轉交了一份尼克松精心準備的生日蛋糕,它被裝在一個漂亮的絲絨盒子里。可惜的是,那時周恩來因為生命垂危不得不在醫(yī)院進行搶救,沒有親眼看到尼克松寫給他的信。來到北京的四十多個小時后,毛主席在自己的書房會見了朱莉夫婦。仔細打量了下一襲黑裙的朱莉,毛主席開口問道:“你父親的身體怎么樣了?腿恢復得好嗎?”看著一臉慈祥的毛主席,朱莉笑著說道:“已經(jīng)好很多了,謝謝您的關心。”沉吟片刻,毛主席笑著說:“好好休養(yǎng),上次他來還說要爬長城呢,把這個話轉告給總統(tǒng)先生?!?/span>
坐在一旁的戴維,也是尼克松的女婿立馬說道:“尼克松現(xiàn)在已經(jīng)辭職了?!毖韵轮?,就是指毛主席不應該再用“總統(tǒng)”來稱呼他。他突然的插話讓毛主席微微有些不悅:“我愿意這樣叫他?!?/span>緊接著,他把目光轉向朱莉,口氣變得緩和:“寫信告訴你父親,我很想念他。我這句話,可以刊登在報紙上。”
“現(xiàn)在很多美國人都在反對我岳父,有些人甚至提出要審判他。”戴維接著說。毛主席并未接他的話,而是說道:“我馬上邀請他來中國?!彼伎剂艘粫海又亓苏Z氣:“是馬上,朱莉你在信中記得寫上一句話,就說我等你父親再次訪華。”面對著朱莉遞來尼克松寫給毛主席的親筆信函,毛主席仔細看了后,用英文清晰地念出信中的日期,這讓眾人驚詫不已。
圖-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爾-尼克松夫婦的第二個孩子,次女
聽完翻譯念完信件后,毛主席指了指朱莉所坐的沙發(fā)說:“四年前,我和你父親見面,他就是坐在你這個位置上?!?/span>朱莉一臉榮幸地笑了笑,語氣有些激動:“主席,我能和我丈夫換一下位置嗎?讓他也坐一下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沙發(fā)?!?/span>毛主席笑著點點頭,看著夫婦倆孩子氣般快速交換了位置,他發(fā)出了爽朗的笑聲。
在整個交談中,他不斷向朱莉表達了希望盡快見到尼克松的心愿。甚至在送走朱莉夫婦時,他還陪同他們一起走了幾步,這是近幾年來他在會見外賓時第一次有這樣的舉動。這讓朱莉覺得受寵若驚。“你們還年輕,希望以后還能到中國看看,在十年后,它將變成一個了不起的國家。”和朱莉夫婦握手告別時,毛主席這樣說道。
圖-毛澤東主席1975年12月31日晚上會見朱莉夫婦
朱莉一行離開了,尼克松再次前往中國的時間也已敲定。新華社在不久之后對全世界發(fā)表了一個公告,表示中方再度邀請尼克松夫婦訪問中國,他們也愉快地接受這一邀請,時間定在1976年2月21日。
美國頓時掀起了轟然大波,共和黨相關政界人士更是議論紛紛。他們都猜不透,為什么中方要在現(xiàn)任總統(tǒng)訪華結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又邀請一個名聲不好的前總統(tǒng)去中國?而且當年正值美國大選,福特正在積極爭取候選人資格,毛主席的這一舉動,到底意欲何為?
世界諸多媒體對此消息進行了深度討論。美國廣播公司高級記者在報道中提及,中方這一舉動,勢必會在競選運動中,讓選民回憶起尼克松執(zhí)政時,中美關系遠比現(xiàn)在更為友好。
合眾國際社表示,邀請尼克松夫婦訪華這種決定,必定是毛澤東最終拍板的,因為只有他才會做出這種“誰都不會想到”的決定。英國《泰晤士報》也發(fā)表了社論,中方邀請一個名譽掃地的前總統(tǒng)再度訪問中國,從某種跡象表明,是對美國現(xiàn)行“對中政策”的不滿。而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尼克松卻一直認為,在他任期內,中美關系已經(jīng)打破了原有的冰封狀態(tài),取得巨大進步,可惜由于他個人原因,還沒有努力讓中美關系往前延伸。因此,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理由繼續(xù)為兩國關系努力。
圖-尼克松
尼克松這一舉動,讓福特政府寢食難安,總統(tǒng)競選正在關鍵時候,很多幕僚對此的看法是將會對福特的競選結果產(chǎn)生“毀滅性影響”,也有不少人抨擊尼克松對中國的態(tài)度過于“阿諛獻媚”。
盡管在美國反對的聲音持續(xù)不斷,但此刻的尼克松身份已是平民。向來奉行公民有“人權自由”的美利堅也無法對他的行為進行干預,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前往中國。
按照之前約定的時間,尼克松夫婦搭乘中方事先安排的專機抵達首都北京。盡管那時已經(jīng)是北京時間晚上10點左右,中共中央和外交部的各級要員還是在機場冒著寒風迎接他的到來。釣魚臺依舊是尼克松夫婦下榻的地方,中方專門為他舉辦了國宴。所有的布置、禮儀,甚至連菜品都和當初他作為總統(tǒng)來訪時一模一樣。熱情好客的中國人民給予了這個在美國落魄不堪的尼克松總統(tǒng)待遇,這讓他感動不已。
圖-尼克松訪華
宴會快要結束時,他站起來對著眾人發(fā)表了一個簡要發(fā)言,他認為全世界人民的和平都取決于中美關系的好壞,因此兩國的合作必須要可靠并且充滿決心。當然如果指望一紙聲明就能帶來和平,這種想法是天真的。
尼克松所指的聲明,就是他第一次來中國與周恩來總理共同簽署的《中美上海公報》。一段簡短的話語,表達了他此番前來的誠意。第二天上午,他拜訪了毛主席。讓他吃驚的是,短短四年的時間,毛主席的健康狀況就變得不容樂觀。在與尼克松交談的時候,他的發(fā)音顯得有些含糊不清,但在尼克松的心里,毛主席的思維模式依舊如海洋般深邃。在交談過程中,尼克松笑著問毛主席:“主席,您有什么特長?”這本來是一句無心的寒暄,沒想到毛主席的回答卻讓他肅然起敬。
“我的特長就是為人民服務?!泵飨鎺⑿粗峥怂伞?/span>一瞬間,這位在美國政壇混跡多年的人物,內心深處涌起了一絲不可言狀的情緒??粗鴮γ孢@個“東方巨人”此刻因為病情加重顯得蠟黃的臉色,尼克松卻絲毫沒有覺得這是個垂垂老矣的病人。他站了起來,面對毛主席,深深鞠了一躬。無論中美關系以后會變成怎樣,但在他心里,這個一直為中國人民堅持戰(zhàn)斗的偉人,贏得了他的尊敬。
圖-尼克松訪華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尼克松所表達的觀點,毛主席都能明白。可是當他想說話時,含糊的發(fā)音讓溝通顯得有些困難。看著翻譯有些迷茫的樣子,毛主席不耐煩地拿起筆記本,一字一句地把他想要表達的話寫在紙上。
尼克松在一旁看得很是難受,他在之后的回憶錄寫到:“無論其他人是怎么看待他的,都不能否認他為這個國家用盡了最后一絲力氣?!?/span>尼克松表示,兩國除了要繼續(xù)合作之外,還要在全世界尋求和平,當聽到他這樣說,毛主席在筆記本上用力地寫到:“和平是美國唯一的目標嗎?”尼克松愣住了,他沒有想到毛主席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他突然想到之前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了解,這是一群革命家,他們會為了理想和人民的利益奮斗到最后一刻,并且不懼犧牲。
如果只是單純強調和平的話,那么必將會被中國看輕。他們會認為美國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哪怕投降能換來和平也會照做。因此,尼克松覺得不應該以說教的形式和毛主席溝通,而是告訴他,美國也有為之奮斗的目標。他停頓了一會兒,嚴肅地說:“我們尋求的是正義的和平。”
圖-尼克松訪華
疼痛的折磨讓毛主席的動作無法舒展,在他們的會晤即將結束時,他在眾人的攙扶下艱難地站了起來。雖然行動很艱難,但毛主席依舊堅持陪尼克松走到門口。在眾多攝影、攝像機器的記錄下,他推開了旁人一直攙扶著他的手,一個人傲然站立著,向尼克松告別。
這樣的場景讓尼克松唏噓不已,毛主席的思維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偉大的思想和理念讓一個原本貧弱的國家產(chǎn)生了巨變,甚至推動全世界的發(fā)展。然而此刻,他卻連抬起一杯水的能力都喪失了。這次珍貴的會談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很快,新華社的相關消息傳遍了全國,大篇幅文字詳細報道了此次會談,同時附上了一張毛主席和尼克松握手的照片。
國外媒體也在第一時間紛紛轉發(fā)了新華社的消息。毛主席會見美國前總統(tǒng)的彩色紀錄片也在美國迅速流傳開來。
從會晤現(xiàn)場走出來的尼克松依舊十分激動,他不停地向接待人員表達著自己興奮的情緒。他說:“沒想到今天能和毛主席就國際關系進行了這么長時間的深刻交談,我對此感到十分愉快。”他沒想到,盡管毛主席已經(jīng)是一個高齡老人,談話間依舊思路清晰,對國際重大問題始終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密切關注。
他甚至感嘆,歷史上所有偉大的人,之所以能夠締造奇跡,就是因為永遠保持對事物的關注度和精神、思想永不枯竭的活力。在他看來,毛主席就是一個充滿活力、思想廣闊的偉人。
尼克松在中國之行十分愉快,但他的行程卻讓美國福特政府無法放心。雖然他們一再強調,尼克松此行的身份只是美國普通公民,但是當局者仍然對他的訪華內容充滿好奇。
這種好奇和迫切想要了解具體內容的心情,一直延續(xù)到尼克松結束這令世人矚目的行程。
圖-毛主席與尼克松
很快,來自世界各地的十多名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急不可待地在美國相聚,對尼克松此行的意義進行了討論。
有些人認為,毛主席邀請尼克松的目的,是同時向美國和蘇聯(lián)政府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中國肯定會利用美國,與蘇聯(lián)展開抗衡。他們最后挑選了尼克松,是因為他在第一次訪華時,就透露過會頂住來自蘇聯(lián)的壓力。
有些人覺得,尼克松在職期間,對緩和中美關系所做的努力,成為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中方之所以對他釋放善意,是因為毛主席一直抱著長遠目標,而不是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只看到表面。
就在尼克松回到美國半年后,毛主席因搶救無效于北京逝世。聽聞這個不幸的消息后,尼克松發(fā)表了聲明,他提到:毛主席作為一個思想堅定、勇氣非凡的偉人,一直戰(zhàn)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1972年,尼克松與毛主席,兩個意識形態(tài)完全不同的領導人,于第一次相見就達成共識,中美之間的友誼對于兩國今后的長足發(fā)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一直覺得,兩國關系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應該歸功于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和國際形勢的目光如炬。
1976年,美國如期舉行大選,大部分選民一直堅定地認為,福特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肯定能夠獲取最后勝利。然而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他最后敗給了卡特。不少人認為,福特的落敗與尼克松的二次訪華息息相關。而卡特在當選美國總統(tǒng)后,改變了之前政府的對華政策。他認為,中美關系應該回到正?;?。
于是,在兩國共同努力下,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來臨,中美兩國在1979年元旦建交,這也算是給毛主席生前為推動兩國關系的深謀遠慮畫上的圓滿句號。
今天二月十七,
九九第5天。
三月的微風吹來,
三月的春花漸開,
三月的節(jié)日——國際婦女節(jié),也悄悄到來。
冰心曾說:世界上若沒有女人,
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
十分之六的善,
十分之七的美。
母親、妻子、女兒、朋友……
不論是何種身份,
身居何處,
女人都是這世界最美的色彩。
END
喝紅色壹號,展家國情懷!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請關注“紅色壹號酒業(yè)”官方微博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