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68025875
周一至周五 8:30-16: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外大街22號1幢8層
微信客服:hongse191919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是新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F(xiàn)在,中國的很多科技骨干和各級領導干部,就是由于恢復高考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后來幾十年通過高考而上了大學、讀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而成才的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對于這個重大舉措,都念念不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是周恩來為恢復高考奠定的基礎。
時間要回溯到1972年。這年的10月14日,周恩來在會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政道博士時,對于在全國恢復高考發(fā)表了他的意見。他說:“我們小學和中學的學制空間是十年還是十二年,還沒有確定。過去是十二年,是不是要這么長,現(xiàn)在還在研究。對學習社會科學理論或自然科學理論有發(fā)展前途的青年,中學畢業(yè)后,不需要專門勞動兩年,可以直接上大學,邊學習、邊勞動。當然這總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要參加勞動,不一定升學。至少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進大學,國家沒有這個力量。中學畢業(yè)后馬上進大學的總是少數(shù),大量的要在生產實踐中提高。勞動幾年后,有升學機會的當然還可以深造?!?《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3—474頁)
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周恩來提出這樣的意見,是需要極大勇氣的。正如鄧小平1977年說的,“是很勇敢的”。(《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頁)
1972年,周恩來會見李政道。
為什么這樣說呢?從周恩來的原話中,就可以看出來。第一,周恩來明確提出了“不需要專門勞動兩年,可以直接上大學”的意見。第二,周恩來在這里根本沒有提群眾推薦上大學的事。第三,周恩來雖然也提出,直接上大學的是少數(shù)。但是,他是從我國當時的高等院校教育條件有限角度談的,是因為“國家沒有這個力量”。第四,周恩來沒有從當時“突出政治”角度談直接上大學,而是提出“對學習社會科學理論或自然科學理論有發(fā)展前途的青年”。他明確指的是這些人可以直接上大學。第五,周恩來明確提出,“勞動幾年后,有升學機會的當然還可以深造”,這是聯(lián)系直接上大學而談的,沒有涉及當時實行的群眾推薦、組織考核、不考試即可以上大學的問題。但是,既然是直接上大學,實際上就否定了群眾推薦、組織考核、不考試即可以上大學的做法。第六,周恩來在明確提出中學畢業(yè)可以直接上大學時,注意從學制角度提出問題。他在明確提出中學畢業(yè)可以直接上大學時,從小學和中學學制是十年還是十二年的學制角度提出問題,不直接涉及當時已經被肯定并且已經被推行的工農兵直接推薦上大學和管大學的問題。另外,周恩來從當時政治氣氛考慮,不能不提出直接上大學者“邊學習、邊勞動”的問題。他還提出了直接上大學的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要參加勞動,不一定升學。但他是從國家高校接收學生能力達不到的角度談這個意見的,而且最后還強調,“勞動幾年后,有升學機會的當然還可以深造”。周恩來在這里講的勞動幾年后升學,指的不是當時通行的群眾推薦、組織政治考察,不考試就上大學,而是直接通過高考辦法上大學。他以這種方式提出這個意見,可以避開當時歷史環(huán)境下的政治敏感性。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
再進一步研究當時周恩來的活動和談話,可以看出,周恩來是從國家科學事業(yè)和發(fā)展前途考慮并提出這個問題的。他把直接上大學與加強基礎科學理論聯(lián)系起來考慮。就在這次與李政道談話之前的1972年9月11日,周恩來在寫給張文裕、朱光亞的信中,提出了重視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的問題。他指出,“這件事不能再延遲了??茖W院必須把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抓起來,同時又要把理論研究與科學實驗結合起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制研究,應該成為科學院要抓的主要項目之一?!?《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3頁)周恩來以急切的心情強調一定要抓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是與他提出中學畢業(yè)可以直接上大學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只有如此,學習和研究才不會中斷,才能保證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步提高。當時周恩來提出這個問題,也采取慎重態(tài)度。他在寫給張文裕、朱光亞的信的結尾,還專門寫道:“所見可能有錯,請你們研告?!?《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3頁)
對于周恩來為全國恢復高考奠定基礎這件事,鄧小平采取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予以高度評價。1977年9月19日,剛剛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同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的談話中專門提到了周恩來為恢復高考做出努力從而奠定了基礎這件事。他說了這樣一段話:“一九七一年全教會(指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時,周恩來同志處境很困難。一九七二年,他和一位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談話時,講要從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中直接招收大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提出這個問題是很勇敢的。這是要教育部門轉彎子,但是教育部門沒有轉過來?!?《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頁)鄧小平還說,“為什么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簡單,就是不能中斷學習的連續(xù)性。十八歲到二十歲正是學習的最好時期?!?《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8頁)
鄧小平1977年9月說的這段話,明確肯定了周恩來對于恢復高考的態(tài)度和做出的努力,這是客觀公正的。
第一,鄧小平指出,1971年全教會時,“周恩來同志處境很困難”。當時張春橋等人掌握教育領域領導權,會議也被他們所左右,那次會議上,張春橋等人除了拋出了“黑線專政論”外,專門通過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進一步具體干涉到教務工作,一是要求“工宣隊”長期領導學校。二是要求知識分子到工農兵中接受再教育,工農兵上大學,要實行“工農兵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俗稱“上、管、改”),縮短大學學制等。雖然毛澤東此前有這方面的一些議論,但毛澤東并沒有作出這方面的具體決策,也沒有談過具體意見。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張春橋等人打著毛澤東關于“教育革命指示”搞了上述這些事。其中,工農兵“上、管、改”被確定下來,并以《紀要》形式固定化,在全國影響最大,因為這關系幾千萬已經上山下鄉(xiāng)以及還在中學的青年人的前途命運。鄧小平說得非??陀^公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周恩來也沒有力量阻止這種情況發(fā)生。
第二,鄧小平說,當時周恩來“提出這個問題是很勇敢的”。這句話,高度肯定了周恩來在恢復高考問題上,是從國家根本利益出發(fā),以極大政治勇氣提出來自己的意見的。1971年9月召開的全教會已經作出要實行“工農兵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的決定,一年后的1972年10月,周恩來就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主張“中學畢業(yè)后,不需要專門勞動兩年,可以直接上大學”。這實際上是對工農兵“上、管、改”大學的直接否定。因為工農兵對大學實行“上、管、改”,是張春橋等人借毛澤東的一些談話,并標以毛主席“教育革命指示”搞出來的。周恩來提出相反意見,確實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
第三,鄧小平以他的政治敏銳性指出,當年,周恩來是讓當時的教育部“轉彎子”。什么是“轉彎子”?就是要求教育部改變工農兵對大學實行“上、管、改”的政策。鄧小平指出,是當時的“教育部門沒有轉過來”。確實,當時的教育部門領導權,掌握在張春橋等人手里,他們根本沒有按照周恩來的意見“轉彎子”,這才有持續(xù)數(shù)年的廢除高考,直接推薦工農兵上大學。即使有幸被推薦上大學者,也必須中斷學業(yè)數(shù)年,才能上大學。這就是鄧小平指出的,“中斷學習的連續(xù)性”。
1977年10月3日,鄧小平在劉西堯請示報告上批示。
按照1971年全教會的決定,工農兵上大學,必須經過群眾推薦、組織政治考核,才能進入選拔階段。一開始,進入選拔階段者要上大學,還要經過簡單的考試。但是,到1973年后,事情又有了變化。起因是張鐵生事件的發(fā)生。1973年,遼寧省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張鐵生被推薦參加大學考試。他在數(shù)理化考試時,在試卷背面給“尊敬的領導”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張鐵生訴說了他因不忍心放棄集體生產而沒有時間復習功課,從而導致文化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不滿情緒。當年7月19日,《遼寧日報》以《一份發(fā)人深省的答卷》為題刊登了張鐵生的信。不久,《人民日報》和全國各地報刊轉載了這封信?!度嗣袢請蟆吩谵D載時還加上了按語:“這封信提出了教育戰(zhàn)線兩條路線、兩種思想斗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確實發(fā)人深思?!贝撕?,除文藝、體育等個別專業(yè)外,工農兵上大學廢除了文化考試,采取群眾推薦,組織政治考核方式,通過者即可以上大學。這種情況持續(xù)數(shù)年。直到1977年才廢止這種方式,轉而采取高考方式,考試合格者才能上大學,而中學畢業(yè)直接考大學,也就成為順乎自然的事了。
周恩來在1972年的談話,由于當時的教育部根本沒有按照周恩來的意見“轉彎子”而擱置,但是,周恩來的意見,在當時就有很大影響;周恩來逝世之后,仍然有著重大影響。
人們都知道,粉碎“四人幫”之后擔任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華國鋒,是支持恢復高考的。這是有歷史原因的。華國鋒早于1971年1月就調到國務院工作,任國務院業(yè)務組副組長,協(xié)助周恩來工作。之后,華國鋒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他是知道周恩來關于從中學生直接考大學的意見的。粉碎“四人幫”后,華國鋒按照周恩來生前主張,要求教育部門研究恢復高考、中學生直接考大學問題。周恩來提出實行恢復高考意見時,鄧小平還在江西。鄧小平1973年2月回到北京后,知道了周恩來關于恢復高考的意見,否則,鄧小平不可能在1977年9月19日同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的談話中專門提到這件事。鄧小平的談話,對于按照周恩來的意見恢復高考,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后不久,教育部就向中共中央提交了《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1977年10月3日,鄧小平將劉西堯報送的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的請示報告》和教育部代擬的《國務院轉發(fā)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兩個文件報送華國鋒。僅僅兩天后的10月5日,擔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就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并原則批準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工作的意見》,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見。之后,華國鋒還接見了出席全國招生工作會議的全體同志。全國招生工作會議結束后,教育部很快就按照中共中央的批復,進行恢復全國高考的準備工作。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宣布恢復高考。10月2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以頭條新聞發(fā)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各地。
1977年11月28日,全國高考正式開始。570多萬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考生參加高考。有的考生已經30多歲了,有的考生中學剛剛畢業(yè),不到20歲;有的考場里,老師和學生同場競技。全國高考到當年12月25日結束。經過高考,錄取新生27.8萬人。緊接著不到一年時間,1978年的全國統(tǒng)一高考再次舉行,同時舉行全國研究生考試。1977年和1978年兩次高考,各大高校錄取了68萬名大學新生;1978年,“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批研究生也進入高校學習。周恩來生前關于恢復高考的意見,至此得到了落實。
當年參加首批恢復高考的學生,年紀已經不小了,很多人早已經退休,他們至今仍然懷念那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歷史機遇。從1977年起一直到現(xiàn)在,中學生畢業(yè)后通過參加高考而上了大學的人,也感念國家給每個人提供公平、平等競爭的條件,感恩國家提供了使自己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自己愿意從事的專業(yè)知識、規(guī)劃人生。在感恩的時候,無論任何人,都不應該忘記,是周恩來為恢復高考奠定了基礎。文史學者也有義務以“春秋之筆”將這個重大史實如實記錄下來。
愿每位追夢者都能如白酒般,
經歷時間洗禮,
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祝每一位勇敢的追夢者,
愿你們的明天如酒香四溢,未來可期!
END
搜索